开云体育app-福建海峡士气如虹,壮志勃发

开云体育 阅读:35 2025-08-08 10:05:01 评论:0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建设高水平大学同样需要高层次人才。在福建农林大学,有一个被誉为“校园硅谷”的“人才特区”,它就是福建农林大学的海峡联合研究院。

  从2015年以来,福建农林大学的海峡联合研究院汇聚了20多位来自海外的科研领军人物,他们在这片创业热土施展抱负,取得了一大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踏上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筑梦的创业之路。

  

  

那么,这些国际

一流高端人才

为何聚集这里

他们潜心做科研的背后

又有哪些故事?

明瑞光是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目前正在做甘蔗的转基因测序工作。在两年前,他带领的团队,首次破译菠萝基因组,受到国际科学界广泛关注。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明瑞光:这是蔗王,现在所有甘蔗都有它的血缘,只要有它的基因,都是高产,现在我们把它基因测完了,其他学者还没有测,我们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测完的,福建农林大是唯一的机构。

  

  

  

  2013年之前,明瑞光还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的教授,从美国回国做科研,他看中的是福建农林大学做基础科学研究的决心。

  

  

  明瑞光:菠萝基因组的高度杂交是国际性难题,我们第一家做,我们不是唯一一家,但我们结合国际上高水平科学家,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搭建了创业的“快车道”。

回国后,明瑞光牵头组建了海峡联合研究院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校方投入巨额改造资金,用来提高研究中心的硬件水平,目前,这个实验室的仪器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明瑞光:这个是第三代的测序仪,很长能测算一万五个碱基对,国内只有三十几台,我们是三十几台中质量最好,他们经常拿我们这个做样板。

  

  

  

  

世界一流的实验装置

是科研成功的基础

这从一个方面

也体现了学校

对人才的尊重和信任

  对此,研究院基础林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主任林辰涛,也是深有体会。

  

  

  林辰涛是美国加州大学终生教授,也是国际知名的植物学家, 3年前,福建农林大学的领导邀请他回福建组建“基础林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他还有些担心。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基础林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主任 “千人计划”专家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林辰涛:做实验有可能成功,也可能会失败。校方愿意遵循科学规律做实验室,我问校领导能不能以美国方式建设实验室?

  

  

  但是校领导的一番话,让他心动了。

  林辰涛:这里的领导愿意承认事情的规律,经费、人才的招揽,都不干涉你,我想,在中国大部分高校做不到这点。我团队有十个教授,七八个副教授,博士后。有四个都是美国教授,还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另外两个是我在美国的同事。我们把学生找回来,很多的课题是直接带过来,他们是全职在这。

  

  校方的信任,让林教授放开手脚,他回国后招募了一批国际青年人才来到福建农林大学。

  

  

  

  这两年,林辰涛教授带领的团队在植物光受体基因、植物的氮信号传递等课题上取得重要研究突破。并在science、《Nature》、《PNAS》、cell等高水平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他觉得,这些成绩都是学校善用人才的结果。

  林辰涛:我觉得我们科学产品是我们的新发现写成文章,把知识公开了,根据这点,说我们研究中心是在全国植物科学是一流的,一点都不过分。

  

  

  

  

  在福建农林大,灵活的人才运作机制还吸引了更多海外人才,唐定中教授在美国工作多年,回国后在中科院从事植物免疫方面研究,这些年,他一直希望能按自己的方式组建研究团队,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植物免疫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唐定中:来之前听说有比较好的平台,最近几年从国外引进人才,做的比较好,建设比较好,工作有成效。

  

  

福建海峡士气如虹,壮志勃发

  2017年1月,福建农林大学希望他组建海峡联合研究院植物免疫研究中心,当他提出组建团队的条件时, 校方一口就答应了。

  

  短短的2个月时间,唐定中从美国等地以及中科院等研究机构引进了多名博士后,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科研团队。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植物免疫研究中心教授王莫:我一月从美国回来,觉得我们这个平台不落后美国,我们实验条件和经费很充足,对我来说是很好的,很满足!

  

  

  

以才引才、以才带才

让福建农林大学

海峡联合研究院年轻的

科研人员迅速成长!

  

  陈栩是80年后,现在已经是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的教授了。2015年之前,她在比利时和奥地利做博士后研究,来到福建农林大学后,她发现这里的科研氛围并不比国外差。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教授 “青年千人计划”专家 陈栩:福建农林大学有一个比较好的支持力度,无论是经费还是学校的后勤,我们有需要,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这两年,她带领团队从事植物根系发育的课题研究,团队中的骨干都是30岁左右的青年科研人才,陈栩觉得,在宽松的科研氛围里,年轻科研人员提升和进步都非常快。

  陈栩说,在海峡联合研究院工作,她感觉对自己科研事业充满信心。

  陈栩:这里是年轻人成长的硅谷一样,无论仪器设备,还是政策对科研来说,都是好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一起,相互协作,依靠智慧达到灵感上激发,创造科学价值。

  

  

  

  

  “

  据了解,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成立2年多来,已成立48个科研团队,引进海外人才23人,共拥有博士以上学历100人。先后在世界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3篇。年轻的科研队伍,自由的科研氛围,灵活的运作机制,让海峡联合研究院已经成为福建农林大学名副其实的“人才特区”。

  

  

  

  

  

  唐定中:对我来说,就像一个新的阶段,原来有好的基础,福建农林大有平台,对我未来发展有新的帮助。

  明瑞光:对学校是个机会,对我的事业也是机会,可以把我们的科研提速,对社会有利。

  

  

  福建农林大学通过特殊的人才政策,以人才强校,让国际一流的科研人才扎根校园,将自己的职业成就,同学校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紧紧的绑定在了一起,我们也祝愿福建农林大学越办越好,成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

福建海峡士气如虹,壮志勃发

  来源:《福建新发现》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开云体育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